“鉆代巷”相比高抽巷治理瓦斯可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走出了一條瓦斯治理的新路子;定向鉆機徹底改變了傳統瓦斯治理施工方式,減少了鉆場個數、鉆孔總量,避免了采面上巷抽采管路鋪設、回撤以及鉆場搭接時的瓦斯超限問題……
數據是沉淀的足跡,成果是奮斗的見證。雞西礦業公司牢固樹立“風險可控、事故可防”理念,緊緊圍繞安全生產目標,全面加強災害治理工作,通過超前研判風險、災害預測手段、推廣“四新”應用等有效舉措,防范和化解安全風險,提升礦井抗災能力,為企業安全高效發展打牢了堅實基礎。
超前研判,風險可控可防
風險可控、事故可防的核心內涵是超前預判。這個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風險可控、事故可防”的核心安全理念,將超前預判、提前干預作為防范風險、治理災害的重中之重。組織相關部門對各礦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進行了全面評審,確保風險辨識科學、評估準確。針對新工作面設計開工、巷道揭煤、貫通、探放水等關鍵環節,超前開展專項辨識評估,制定詳細的管控措施,并嚴格落實具體管控責任和監督責任,確保每個環節風險可控。在此基礎上,他們結合年度辨識及各類專項辨識結果,每月開展風險研判,動態補充完善針對性管控措施,形成了“超前研判、動態管控”的風險管控機制。同時,他們還深入開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作,認真組織年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報告聯審,執行以區域防突為主、局部防突補充的“雙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嚴格區域防突效果驗證和局部防突效果檢驗工作,確保隱患早發現、早治理。
精準探測,數據盡在掌握
隨著煤礦開采的不斷深入,地質災害的疊加出現對煤礦安全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地質測量作為地質勘探和災害預測的重要手段,在煤礦地質災害預防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為了重新編制生產礦井地質報告,該公司測量戰線專業技術人員通過收集各種相關地質圖件、鉆孔資料、文字材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核對、研究、評述和總結。看似平常的工作卻需要付出巨大的辛苦,讀圖、計算和測量,一個小小的誤差就會導致測量偏差,都會影響巷道的貫穿、空間距離還有高程的偏差問題,對礦井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為了保證數據盡可能精準,測量人員穿梭于井下巷道之間,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為了確保觀測條精確,在遮擋物較多的巷道內,他們經常是蹲著甚至是跪在地面進行觀測,放中腰線、定方向、核準坡度、填圖,測量。經過全體地測戰線人員的努力,地質報告按期編制完成,其中,重新繪制了各種地質圖件,完成了對井田內地質構造、煤層、煤質、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瓦斯地質及其開采技術條件采勘對比等工作,并對采礦許可證范圍內可采煤層剩余儲量進行分類和估算。
創新工藝,底氣與日俱增
瓦斯治理是制約礦井安全高效生產的首要難題。瓦斯抽得好,不僅能從源頭上治理瓦斯、實現安全生產,更是保障生產銜接、最大限度挖掘生產潛能的根本前提。這個公司大力實施“夯基礎、強抽采、優技術、細管理、嚴問責”的“五位一體”管控手段,不斷推動瓦斯治理工作向安全、低成本、高效率邁進,尤其是在工藝優化方面更是推陳出新,推廣鉆代巷工藝,收到了良好效果。
“鉆代巷”工藝就是用施工定向鉆孔的方法代替以往瓦斯高抽巷工藝,達到相同的瓦斯治理效果。以前瓦斯治理采用施工高抽巷抽采瓦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施工定向鉆孔不僅能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而且具有周期短、見效快等優勢。同時,為解決長距離精準施工,過軟巖、破碎帶垮孔問題發生,他們還加大了裝備投入力度,先后為城山煤礦、東海煤礦、平崗煤礦、新發煤礦等生產礦井配備了12臺定向鉆機,同時邀請廠家技術人員到礦就鉆機操作、施工流程與工藝、鉆孔設計開展專題培訓,使職工熟練掌握操作要領,促進施工效率進一步提升。
在平崗煤礦東部區14#右三面,傳統瓦斯治理見效慢,嚴重制約著礦井接續發展。通過引入ZDY12000LD定向鉆機及“鉆代巷”工藝,技術人員根據工作面的地質條件和瓦斯涌出特點,精心設計鉆孔方案。通過“鉆代巷”工藝,將鉆孔準確地布置在頂板的最佳層位,實現了長距離精準施工。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工作面的瓦斯濃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定向鉆機施工鉆孔達4263米,抽采效果顯著提升,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該公司各礦“鉆代巷”工藝使用日趨成熟。其中,東山煤礦在施工西采區7下左二面“鉆代巷”工程時,單孔孔深最遠達到了960米,而即將突破千米的孔深精準達到靶向位和良好的瓦斯抽采效果,也是各礦對推廣“鉆代巷”工藝的最好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