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礦業公司,坐落于黑龍江省東南部,有著百余年開采史和七十多年建企史。百余年間,一代又一代雞西礦工與黑暗為舞,與光明共生,用勤勞和智慧的雙手捧出來自遠古的光熱。百余年來,一代又一代雞西礦工薪火相傳,砥礪前行,以務實和擔當的精神續寫著屬于自己的逐夢歷程。
圖為龍煤集團雞西礦業公司綜合辦公樓
黑暗中的抗爭
1906年,有人在穆棱河北岸的魚亮溝發現煤炭。大自然雖然給予了雞西礦區獨特的“厚愛”,但對于那個年代的這個礦區來說,這份厚愛卻是“無法承受之重”。隨即,外國礦商接踵而至,1908-1916年先后有俄、法、德、英、瑞士等十多家外國礦商爭相勘探、辦礦。
1924年,吉林省政府實業廳與俄商謝結斯簽訂合同,合辦穆棱煤礦。1925年11月,孫越琦率中方有關人員勘探施工穆棱2號井,設計能力30萬噸/年,于次年11月建成。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對豎井,孫越琦也從此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
1933年1月,日本侵略軍占領了穆棱煤礦,以后陸續侵占了雞西地區的各煤礦,對煤炭資源進行了瘋狂的掠奪,在13年時間里,共掠走煤炭2000多萬噸。日偽時期的礦山尤如人間地獄,雞西的礦工們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沒齒難忘的血淚史。整日勞作的礦工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住的是草席棚,有病無醫、饑寒交迫。在沒有安全措施的礦井中挖煤、背煤,冒頂片幫、瓦斯煤塵事故不斷出現。礦工死后,用馬車運到山溝里一扔,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萬人坑”。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日偽、把頭的黑暗統治下,礦工的抗爭活動頑強堅定、此起彼伏,各礦經常發生礦工逃跑、暴動事件,砸燈房子、炸火藥庫、炸火車,日本人在井下失蹤等。1935-1944年期間,曾發生了穆棱礦老君廟會變成反日抗日的集會、恒山煤礦訓練所勞工暴動、城子河礦矯正院60多名勞工暴動,追求獨立自主、和平安康的夢想始終沒有停歇。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中華億萬兒女眾志成城趕走了侵略者,雞西礦工們沐浴著勝利的曙光,迎接著新生活的到來。1946年9月,東北工礦處開始接收雞西地區各煤礦,并調150名在延安和各解放區工作過的干部到雞西工作。在同一時期,東北鐵路局總工會委任陳慕華為穆棱煤礦特派員,負責黨的工作;東北鐵路護路軍司令部委任鐘毅為穆棱煤礦軍代表兼礦長。雞西礦區是解放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接管的第一個礦區。
1946年冬至1947年初,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東北、建立東北根據地的緊要關頭,哈爾濱市民和鐵路蒸汽機車曾因缺煤而燒大豆、豆餅、木拌子,是雞西運煤30萬噸應急解危,保證了后方增產軍需物資及時運到前線,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戰爭。
1925年,由孫越崎主持設計、施工的雞西穆棱煤礦二號井,也是由中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第一對豎井。孫越崎也因此成為中國現代能源工業的創辦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稱為“工礦泰斗”。左圖為孫越崎晚年照,右圖為雞西穆棱煤礦二號井
1947年 雞西礦區建企前的穆棱煤礦首任黨、軍代表陳慕華、鐘毅。離開雞西后,陳慕華曾任東北鐵路局宣傳部長、國家計委交通局處長、對外經濟聯絡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全國婦聯主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圖為陳慕華(二排左三)與部分群眾工作骨干合影
紅旗下的奮進
人民的勝利即將來到,雖然解放戰爭還未結束,但“蔣家王朝”的末路,已人所可見。在黨的支持和關懷下,雞西礦區的采光者們在紅旗下,昂首闊步,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不斷奉獻著“雞西煤量”;在煤炭事業的征途上,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腳步從未停歇,從而收獲了不計其數的礦山榮譽。
1948年7月15日,在東北工礦處雞西辦事處的基礎上成立雞西礦務局。同年10月5日,中共雞西礦區委員會成立。從此,雞西礦區的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迎來了一個輝煌的年代。
這個輝煌的年代,企業見證了太多新中國的工業奇跡。1950年7月1日,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全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小恒山豎井舉行開工典禮,1955年2月1日移交生產。1958-1960年間,新建二道河(豎井)正陽和大通溝三礦。1964年新建張新礦(豎井)和滴道豎井,1965年接管東海礦,1970年新建平崗礦,1972-1983年先后新建城子河豎井和杏花豎井。1953-1985年間先后在虎林、密山、雞東、林口、穆棱等縣境內新建農場、林場共36處,發展了木材(主要用于礦柱)、農產品和畜牧業生產,為煤炭生產和職工生活服務。
這個輝煌的年代,由于雞西礦務局生產迅速發展,使雞西在國家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不斷提高。1956年12月1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雞西縣,成立雞西市。
這個輝煌的年代,雞西礦務局的礦井數量從原有的5個,增加到12個;生產方式從笨重的手工勞動到半機械化、機械化、綜合機械化;礦井布局從星羅棋布的小井群,發展到集中化、連續化的大生產;生產規模從年產原煤300多萬噸,發展到1991年,年產量達到2000萬噸,成為當時全國第二大煤炭生產基地,并有力地支援了石嘴山、六盤水、七臺河、伊敏河等礦區建設,為共和國的煤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獲煤炭部、黑龍江省“大面積豐收局”、“大慶式企業”、“現代化礦井”、“雙文明建設標兵單位”等諸多殊榮。榮譽的背后是逐夢的奮斗與艱辛、奉獻與擔當。
雞西礦區創造著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為煤炭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鋪路搭橋。當年的雞西煤礦干部學校發展成雞西礦業學院(即今天的黑龍江科技大學),雞西礦業學院又支持著后來的阜新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學院建設。從恒山井口門走出來的雞西煤礦工人文工團,已成長壯大為赫赫有名的中國煤礦文工團,把舞臺搭到了大江南北,把煤礦之歌唱遍祖國各地。
1948年7月,龍煤雞西礦業公司的前身雞西礦務局成立。圖為從建局起一直沿用到1982年的雞西礦務局辦公樓
1948年10月,中共雞西礦區委員會成立。圖為雞西礦區首屆黨代會會場
1951年 回顧歷史,雞西礦務局作為老煤炭工業基地,在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等各個歷史時期,都做出了突出貢獻。圖為1951年雞西礦區職工支援抗美援朝捐獻飛機的捐款收據
1981年6月,雞西礦務局建成的全國第一座矸石試驗電廠。圖為電廠概貌
困境里的堅守
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前進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市場經濟是必然發展的趨勢,在這個必然的趨勢中,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以及2012年開始的煤炭市場“寒冬”——這兩次“考驗”,讓企業陷入了困局,在“困局”中,采光者們堅信“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他們以其不滅的斗志,堅守著煤礦主業,不舍“東山再起”的夢想。
1996至2000年,是雞西礦務局歷史上最困難的五年。1998年煤炭部撤銷,雞西礦務局劃歸地方領導,在經濟運行上被完全推向市場,國家對雞西礦務局完全“斷奶、斷糧”,使煤炭產銷量急劇下滑。面對嚴峻形勢,雞西礦務局在經濟運行上,提出了“依托煤炭求生存,跳出煤炭求發展”的戰略構思,號召員工走工務農、工務牧道路,大力發展第一產業,鼓勵庭院經濟,各自突圍,各自解困。大力精簡分流人員,到1998年累計分流下崗30674人,減輕了企業負擔。
2000年,局領導班子向全體員工莊嚴承諾:一定讓礦工吃上飯、吃飽飯、吃好飯,在達標保安全、接續保產量、減人保工資、管理保盤子等六方面苦干實干,一年間,雞西礦務局破解了生產經營瓶頸,逐步走出了底谷,于2001年改制為雞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時間,人心思干、人心思變蔚然成風,廣大員工期盼解困發展的夢想無比強烈。
2001-2005年,是雞西礦業集團復蘇振興的五年。2003年以后,雞西礦業集團原煤產量每年以100萬噸的幅度遞增,特別是以2004年煤炭產量突破1000萬噸為標志,企業由恢復性好轉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并于2004年12月,以部分優良資產并入龍煤礦業集團,成為龍煤礦業集團雞西分公司。
然而,困難沒有走遠,來自市場經濟的考驗遠遠沒有結束。進入2012年,受國內煤炭產能增長、進口煤炭增加等諸多因素影響,全國煤炭市場需求銳減,煤炭價格、企業利潤明顯降低,煤炭企業遭遇了黃金十年后的又一個“寒冬”。享受了短暫的“復蘇”,這個企業再次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采光者再次接受了時代的考驗……特別是在2014-2015年,國內煤炭庫存增加,煤炭行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煤炭市場形勢更加復雜嚴峻。
困局持續,處于困局的采光者沒有在困難面前屈服。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龍煤集團的大力支持下,龍煤礦業集團雞西分公司于2014年10月改制為雞西礦業公司。為了“破局解困”,公司黨委提出了“齊心協力抓安全,全力以赴抓扭虧,統籌兼顧抓改革,筑強優勢抓黨建,關注民生抓福祉”五抓基本工作思路,以“強基固本、安全發展”為目標,以“保安全、穩增長”為主線,積極應對煤炭市場驟變帶來的巨大壓力,通過加快調整,合力攻堅,安全生產經營等各項工作保持了平穩發展的局面。
2001年8月28日,雞西礦務局成功改制為雞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4年,全國煤礦安全培訓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在雞西召開,國家總局還以文件形式向全國推廣雞西做法。圖為會議現場
2006年,龍煤集團雞西分公司黨委曾榮獲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圖為榮譽獎牌
高質量的追求
“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行業在前進和發展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迎接的也不總是鮮花和掌聲,有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挫折甚至失敗……”這是2016年4月到任的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佳喜在《雞西礦工報》刊登的署名文章《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一文中的一段話,這也是新一屆公司領導班子與嚴峻煤炭市場形勢之間的一場博弈,彰顯著新時代的“采光者”們力求破冰前行、高質量發展,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態度與毅力。
2017年年初,王佳喜的主張被濃縮成安全、接續、管理、風氣“四件大事”寫進了當年的職工代表大會報告——這“四件大事”就如同在市場這張棋盤上,棋手首先搶占四個落子,代表著四個解困的方向。從此,公司圍繞這“四件大事”,堅持“五年兩步走”的戰略構想,一路砥礪前行。
在安全方面,雞西礦業公司領導班子向全體員工灌輸“六零”目標(安全生產零死亡、隱患控制零容忍、現場作業零傷害、企業管理零缺陷、履職盡責零失誤、瓦斯治理零超限目標),要求各礦務必做到六個首先(重大決策時,首先想到安全;謀劃工作時,首先考慮安全;安排部署時,首先強調安全;跟蹤檢查時,首先盯住安全;考核獎懲時,首先前置安全;履責問效時,首先突出安全)。同時,公司加大了瓦斯治理與安全基礎上的投入,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據統計,2017年投入1037萬元,對各礦“六大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使礦井科技治災防災能力得到有效增強。2018年投入1.4億元,對杏花、城山等礦井的提升、通風、主運、排水、供電系統進行改造,提高了系統配套能力。2019年公司繼續加快系統改造,將投入2億元,重點實施系統改造升級……
在發展井下接續方面,他們堅持采掘速度與高質量發展緊密相連;堅采掘質量與公司高質量發展密不可分的原則,在理順采掘關系、加強外圍保障、工資政策、加快四化建設(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與四新建設(新裝備、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嚴格工程質量等方面精準發力,從而使礦井采場接續緊張等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據統計,全公司采煤機械化程度達100%,掘進機械化達95%以上。個煤礦的25處設備實現了智能化控制,具備了無人值守功能。
在管理方面,2016年以來,他們拿出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和意志,橫下一條心,形成了誓將改革進行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氣勢,吹響了打好新一輪改革脫困攻堅戰的沖鋒號。先后推行了“三項制度”改革;內部市場化管理;地面輔業單位“五自經營”等系列改革管理措施,促進這個企業同國內先進企業接軌。有這樣一個例子:公司機關從2018年1月1日起,率先實行績效工資改革,建立績效考評激勵機制,公司人力資源部初級正職績效工資標準為1625元,1月份考核后最高的達到1961元,最低的僅得980元,績效考核工資相差50%,既打破了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分配格局,更嚴肅了勞動紀律,機關員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2016年以來,雞西礦業公司黨委將黨的工作深深地融入到公司的中心工作,緊緊圍繞“四件大事”,抓好黨建工作,積極推廣“班前教育五項流程”,從員工安全教育與培訓、安全行為養成上,源頭之處抓安全;積極利用各類監督方式,確保公司“內部市場化”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積極推廣“師帶徒”活動,在人才接續上做文章;積極履行紀檢監察部門的職能作用,深入開展“打假制庸”工作,為公司安全生產,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
一直以來,雞西礦業公司領導班子始終秉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將發展成果惠及員工。據統計,2016年,全公司員工月平均收入為3243元,2017年,公司員工月平均收入為4311元,比2016年提高1068元;2018年,公司員工月平均收入為4888元,比2017年提高577元。
在工資待遇提高的同時,煤礦工人的福利也不斷提高。公司定期組織勞模和優秀員工分赴五大連池、威海、山海關療休養,并堅持開展“兩堂一舍”達標檢查,嚴格班中餐、浴池、通勤車、職業病防治等方面管理,工人每次入井都能享受一盒奶制品。生活中吃穿無憂,新樓入住、轎車代步已不再是奢侈之談,更加體面勞動、更有尊嚴生活的向往已逐步變為現實。
回首百年,“采光者”既有成長、壯大和輝煌,也有陣痛、磨難與復蘇。站在新的起點上,雞西礦工繼續以昂揚的斗志迎接著新時代的曙光、追尋著高質量的發展和更加美好生活的夢想!
2018年,伴隨著煤炭市場的理性回歸和廣大干部職工的不懈奮斗,龍煤集團雞西礦業公司創造了步入困難期以來的最好業績,完成商品煤銷售收入54.6億元、經營利潤7.9億元。圖為礦鐵運輸場景
西礦業公司大力發展煤礦循環經濟,持續推進瓦斯綜合利用,現建有地面瓦斯發電站10座,年上網發電量5000萬度。圖為瓦斯發電站職工抄表記錄現場
執行龍煤集團安全教育培訓班前“五項流程”,不斷規范職工日常行為養成。圖為雞西礦業公司采區班前安全宣誓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