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困難 看到希望 解困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前期刺激政策的化解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特別是近三年來,受煤炭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煤炭市場價格一路下行,作為開采多年的國有老礦區和歷史包袱沉重的老企業,龍煤集團生產經營面臨重重困難,收入減少,虧損加重,流動資金不足,經營風險加大,安全基礎投入和正常生產投入也受到影響,保障礦區社會穩定的壓力加大。
應該說,龍煤集團這樣一個特大型煤炭企業,在目前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不斷裂變聚合過程中,依我們的區位條件、資源賦存、產業結構、用工總量、經濟效益等現狀而言,劣勢明顯大于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上健康發展軌道,困難很大,難度不小。但是面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我們又必須要盡快解困、盡快發展,這是整個企業能否繼續生存的需要。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是不斷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對待當前面臨的困難,我們一定要歷史地、發展地、客觀公正地看待,不能用今天的思想和眼光,簡單地看待和評價過去的是與非,更不能不負責任地妄加評論和指責。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李克強總理也反復強調:“促進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一定要充分考慮和分析經濟需要和未來發展要求,在合理的區間范圍內做出調整與選擇、決策與判斷” 。近期,省委書記王憲魁同志在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指出:“要辯證地看待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對形勢判斷不要過于悲觀,更不必大驚小怪,自亂陣角,必須保持冷靜耐心和足夠定力”。應該說,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困難和問題,甚至是很嚴重的困難和問題,都是很正常的。困難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對困難和問題是否有清醒認識,對產生困難的原因是否有準確的判斷。要看到,當前企業面臨的經營困境,主要是煤炭市場需求不足、價格下降與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等因素相疊加的結果。困難是前進中的困難,問題也是發展中的問題,困難和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也將是長期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只要我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保持定力,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實現企業的解困發展。
我們的希望來自于煤炭在國家能源戰略中的基礎地位將長期存在。我國的資源賦存特點是富煤、缺油、少氣,煤炭資源總量5.9萬億噸,占一次能源資源總量的94%,而石油、天然氣資源僅占6%,且其增產難度大,對外依存度達到58%和30%。2013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36.1億噸,占一次能源消費的65.7%,這個比例雖然較前些有所下降,但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仍然是最高的。近年來,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從中長期發展趨勢看,我國煤炭消費增速將下降,但基于我國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速度,煤炭總量仍將保持適度增加。中煤協會組織的煤炭峰值預測研討會認為,到2020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率仍將占60%左右,絕對量將達到48億噸,比2013年還要增加約12億噸。同時,經過多年整頓治理,全國煤礦數量從1994年的7.5萬處減少到2013年的1.2萬處,單井規模不斷擴大,大型礦井占我國煤炭總產能的65%以上,8家煤炭企業年產量超億噸,產量約占全國煤炭產量的37%。綜合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從資源賦存、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戰略角度,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的基礎地位將長期存在,應用天然氣、新興能源替代煤炭在我國還將是一個相當長期的發展過程。因此,我們要堅定信心,下決心推進主業瘦身高效、降低成本,努力把煤炭主業做優做強,把以煤為基的產業鏈拉長。在具體的戰略實施上,就是要適應國家實施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淘汰落后產能的新要求和新挑戰,既要看到有利發展的前景,更要主動轉方式、調結構,在生產布局、開采方式、勞動組織、開發利用模式等方面進行綠色開采、綠色利用、綠色發展,努力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我們的希望來自于推動宏觀經濟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正在發揮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我國發展必須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問題難以解決,下半年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更加注重定向調控,有效實施一些兼顧當前和長遠的政策措施,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會議上強調:“下半年將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東北亞開放平臺建設,推動東北裝備走向世界,促進東北經濟穩定增長”。這些信號告訴我們,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仍然是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針,尤其是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更加注重定向調控,對于宏觀經濟進一步企穩向好將產生積極作用。從全國看。上半年國民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17.3%,工業經濟緩中趨穩,工業企業的效益仍然保持良好水平,市場信心也有所提振。預計下半年,工業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同時,圍繞落實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意見,下步國家將嚴格控制煤炭總量,落實產能登記制度,今年煤炭產量有望壓減10%以上;正在研究出臺限制高硫煤和含有害元素的煤炭進口,按照國內外的統一標準限制不符合標準的煤炭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而且下半年總投資3273億元的14條新開工鐵路將陸續建設,這對拉動鋼鐵和建材行業煤炭需求將產生積極作用。從省內看。在中央定向調控政策的推動下,黑龍江省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新一輪高潮,包括“五大規劃”的實施,省政府出臺“65條”穩增長政策的深入落實,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總投資230多億元的水利工程建設,總投資700多億元的哈牡、哈佳快速鐵路建設,等等。所有這些都將有效拉動建材、鋼鐵、水泥等行業發展,進而增加省內煤炭需求,對經濟發展帶動支撐作用將逐步顯現,把這些機遇和有利條件抓住用好了,就能夠加快企業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逐步消除日積月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我們的希望來自于在這一輪結構調整中龍煤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壞事能演變為好事、危機出現正是轉機的開始,這是哲學的基本命題。在一定的條件下,好的東西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壞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好的結果,二千多年前老子就說過:“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困則思進、窮則思變”,就是這個道理。應該說,在這一輪的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龍煤集團作為老國企,面臨的困難最多,但是在政策方面可能給龍煤集團解決的問題也是最多的,我們在困難當中可能是一個最大的受益者。去年7月12日和今年5月15日,省政府兩次召開專題會議,針對龍煤集團經營困難和發展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將供水、供熱、企辦醫院、社保和退管機構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將雙鴨山東榮四礦和雞西合作、長安、火燒橋三區等4宗礦權優先配置給龍煤集團,允許企業緩繳養老保險金,提供短期財政借款,支持失業保險企業內部統籌。近期,國務院又派出六部委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就龍煤解困發展問題開展調研。期間,調研組對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表示理解,對我們應對困難采取的措施和精神狀態表示肯定,我們提出的資源枯竭煤礦關閉退出、煤礦安全技術改造資金支持、加快啟動獨立工礦區改造、解決破產煤礦歷史遺留問題、轉型發展項目資本金支持、在全國范圍內為龍煤集團配置資源等工作建議,下步有望獲得國家的政策支持。
我們的希望來自于龍煤人的自立自強和改革創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把“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作為核心任務,強調以改革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可以說,改革創新是時代進步的主旋律,是解決企業發展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一招,是決定龍煤集團命運的重大抉擇,未來一個時期企業發展的最大紅利蘊含在改革創新之中。改革將有利于我們化解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徹底減輕企業負擔;改革將有利于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調整工作思路,下決心走出去開辟經濟發展新戰場,而不是老守田園打轉轉兒;改革有利于我們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解決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理粗放、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今年以來,我們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相結合,在謀劃和推進企業內部改革、增強內生動力和活力、促進企業解危渡困、提高市場競爭力等方面,投入很多精力,想了很多辦法,通過廣泛調研和汲取上下智慧,龍煤集團深化改革方案已形成初稿,省國資委正匯同省直有關部門進行修改完善。深化改革的總體框架,就是以改革管理體制、完善運行機制、解決人多效率低成本高問題、打破分配上的大鍋飯和干部使用上的鐵交椅、優化國有資產配置、發展混合所有制為重點,著力推進減員、減負、轉制、轉型“四位一體”改革。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就是要改革管理體制,下放管理權力;強化管理倒逼,遏制虧損下行;精簡管理機構,壓縮運營成本;減少用工總量,調整薪酬分配;推進市場化改革,培育多元市場主體;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發展。深化改革的目標指向,就是實施“三步走”規劃。到2015年,全面完成企業體制機制改革任務;到2017年,實現主業扭虧為盈、輔業自我發展,省內外煤炭產量穩定在6000萬噸,240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為大慶石化配套的120萬噸甲醇項目投入運行,礦區轉型發展初具規模;到2019年,外埠委托承包煤礦形成3000萬噸規模,240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和120萬噸甲醇、180萬噸甲醇轉60萬噸烯烴、30萬噸乙二醇、10萬噸芳烴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的銷售收入216億元、稅費44億元、稅后利潤43億元,龍煤權益稅后利潤18億元,如果落實自備電廠和大用戶直供政策,還可增收13.8億元,每年消耗各類煤炭2000萬噸,煤炭轉化率將達到45%以上,企業獲利模式全面改善,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努力建成安全保障能力、資源利用效率、資本運營能力不斷增強,主業精干、產業延伸、結構優化、運轉高效,在全國煤炭行業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省屬國有企業中綜合實力最強的現代企業集團。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危機的出現恰是轉機的開始。只要我們認清形勢,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奮發有為,在實踐中遵循客觀規律,適應市場變化,全力地干,果斷地改,大膽地變,在改與變中,揚棄的是積弊,獲得的是必然是新生。(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