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職工最信賴的“娘家人”
——七臺河礦區工會推行目標管理工作紀略
近年來,七臺河礦區工會推行目標管理,實施“八大工程”,大力開展“創先爭優”競賽活動,不斷煥發各級工會組織活力,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群眾吸引和組織到工會周圍,最大限度的將工會活動延伸到廣大職工群眾中去,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團結帶領廣大職工在公司改革脫困、振興發展進程中大展作為,凸顯了礦區工會橋梁紐帶作用,為廣大職工撐起了一片天。
他們積極引導全公司工會干部轉變作風、找準定位、發揮作用,經常深入礦廠等基層單位、車間班組、千尺井下傾聽職工呼聲、表達職工訴求、維護職工利益,在深入實際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定期開辦工會系統培訓班,堅持每周“兩題”學習,使工會干部掌握新知識、交流新經驗,增強了工會干部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用性。
“一切為了職工群眾,把有限的資金實打實地用到職工身上”。他們年年組織各基層單位開展扶貧送溫暖活動,走訪慰問困難職工,發放扶貧送溫暖慰問金,開展“金秋助學”捐款活動,出資救助困難職工子女上大學;召開困難職工精準大走訪大核查工作會議、扶貧工作會議、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推進會議,下發了《關于開展困難職工精準大走訪大核查的通知》《公司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規劃》等文件,并與各單位簽訂了《精準扶貧工作目標責任書》。
他們積極推動“五型”班組建設工作,把抓考核、抓評比作為推進班組建設的重要舉措,以考促建、以獎助建,不斷探索和完善評比、獎勵制度;圍繞“五型”班組建設目標,充分發揮一線班組主力軍作用,激發班組動力,在全公司營造了 “比、學、趕、超”的競建氛圍。
與此同時,他們以“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為重點,突出勞模的技術引領和示范帶頭作用,2018年以來,新增4個廠礦級勞模創新工作室,使全公司 “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品牌達到22個;積極向省市工會爭取創新工作專項資金23萬元,為基層22個勞模創新工作室配備更新了設備,通過勞模和“勞模創新工作室”帶動職工鉆研技術,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錘煉了“七煤工匠”。
在七臺河礦區,“文化有型,讓職工共享精神套餐文化”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近年來,他們依托特色工作載體,創建“六有”示范工會,加強基層工會建設,在扎實推進職工文化建設的道路上,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職工文化,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積極推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工作,與七臺河礦業公司各生產部室協調配合,舉辦了27個工種的技術大比武活動,并組隊參加了第二屆省國資委及國防工業系統企業職工技能大賽,一舉奪得采煤機司機團體第一名、瓦檢員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積極開展“彩虹杯”勞動競賽等各項活動,開展煤質化驗、手選矸石、電機維修、保健制作、編網和縫紉編織袋等各類勞動競賽,圍繞聚寶創效和科技攻關等項目提合理化建議,2018年以來,手選矸石、支柱維修、編網縫紉女工為公司創效500多萬元;七臺河礦區工會以崗位培訓、流動課堂等為依托,為女工搭建學習、交流和提升的平臺。
他們還在春節期間組織了礦區職工藝術團送文藝節目到基層活動;組織開展了職工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籃球賽、拔河賽、書畫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有效破解了職工文體活動資源有限、供給不對稱等難題,推動了職工文體活動的自我發展、自我繁榮。
他們用實際行動努力構建“黨政靠得住、企業離不開、職工信得過、工作創一流”的“大工會”工作格局,匯集了職工力量,凝聚了職工智慧,釋放了職工作用,不斷提升了工會工作服務中心的新水平,充分發揮了“把職工群眾的積極性調動好,把職工群眾的困難和問題解決好,把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好,把職工群眾的素質提升好,把工會自身建設好”的五好工會組織作用,成為職工名符其實的“娘家人”。(邢秀芬)